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由国家科技部、山东省政府和威海市政府共同创办,是全国三个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。位于威海市市区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区,总面积111.9平方公里,海岸线长30.5公里。自然环境优美,依山傍海,有绵延二十多公里的沿海防护林带和万亩林场,空气清新,拥有四个天然海水浴场,水清滩缓、沙质柔细,是旅游、避暑、疗养的好地方,也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理想之地;区内水、电、路、暖、通讯等设施完善,绿化覆盖率达到41%。2001年,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,率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,2002年1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和科技部认定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。
高区党工委、管委和社会各界,遵循着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,优先发展教育事业,全区教育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。截止2014年,全区拥有幼儿园47所,在园幼儿8000多人;共有普通中小学校15所(小学11所、初中4所),在校生16000多人;各类职业学校3所,在校生2082人。全区学前幼儿入园率为98%;九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%,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% 。 全区加大了学校布局调整力度,将初村镇小学合并成一处,全区先后新建柴峰小学、钦村小学、神道口中学、十五中教学楼,改扩建了田村小学、毕家疃小学,总投入近3亿元,极大地改善了全区的办学条件。教育资源更加集中、合理,办学的规模效益明显提高。 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。实现了教师工资及公用经费由区财政统一发放;撤消了镇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,接受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。 始终以学校规范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,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。全区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占69%,市级以上示范园占26%,校园网建成率为100%,办学条件的规范化与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。 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较完善的机制。全区教职工总人数达到1038人,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%,其中小学和初中达到专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分别占到98.3%和93.8%。在管理上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内部管理体制,全面推行“竞争上岗,择优聘任,有序流动”的用人机制,新教师都实行公开招考、择优录用,切实做到竞争上岗,优化组合。 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,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实施。全区中小学均实行了新课程改革。全区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了外语课和信息技术课,其中高区第一小学、高区实验小学从一年级开设了外语课。中小学德育工作不断改进,科技创新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、法制教育都纳入了中小学校的常规工作范畴,学校体育、卫生、科技等工作呈现出了新的局面,加快了素质教育的推进。